央视力推也没用?《四喜》差评满天飞,这位“戏混子”有很大责任 -
近期的影视市场可谓风云变幻。
爱奇艺推出的《唐朝诡事录之长安》一经上线便引爆全网,弹幕中满屏刷着“等待终于值得”。
与此同时,央八播出的《依依向北风》自开播起就饱受争议,剧情被指脱离现实、演员阵容老化严重,不少观众直言只想按快进键跳过。
正因如此,当《四喜》官宣定档时,许多剧迷长舒一口气:总算有一部值得追下去的作品了!
毕竟央视出品素来代表着品质保证,从《觉醒年代》到《人世间》,哪一部不是口碑与收视双丰收的经典之作?
更何况此次集结了童瑶、蒋欣、许娣等实力派演员,这样的卡司堪称顶级配置。
可谁曾料想,剧集才播出两天,豆瓣短评区已被一星评价淹没。
观众纷纷批评剧情荒诞、表演空洞,尤其有一位主演,被冠以“面瘫式演技”“歪嘴瞪眼专业户”的标签。
有人形容她是“一颗霉变的种子毁了一整片庄稼”,这一次,连央视的金字招牌也难挽颓势?
一、从“顾佳”到“木头美人”
原本,童瑶应是《四喜》中最令人安心的存在。
作为白玉兰奖与金鹰奖双料视后,她曾在《三十而已》中凭借顾佳一角俘获万千粉丝。
上能强势回击第三者,下能独挑事业重担的独立女性形象,至今仍被视为现代都市女性的精神标杆。
然而近年来她的作品却频频失手,《四喜》中的沈明珠更是彻底暴露了其表演的疲态。
沈明珠的人生经历堪称波折不断:新婚怀孕之际痛失丈夫、身世成谜、三方家庭争夺孩子抚养权……
每一个设定都足以支撑一部情感大戏。可惜的是,童瑶的演绎并未激起丝毫共鸣。
在丈夫离世的关键戏份里,本该情绪决堤。
但她只是眼神呆滞、嘴唇轻抿,落下的泪水仿佛人工滴灌般机械生硬。
对比蒋欣在《欢乐颂》中撕心裂肺的哭戏——一个是痛彻心扉的灵魂震颤,一个像是得知快递延误的轻微失落。
更令人费解的是,在后续面对亲生父母相认、婆家威逼等情节时,她始终如一地重复“瞪眼+抿嘴”的固定表情包。
网友犀利点评:“童瑶的表演像是开了柔光滤镜,所有真实情绪都被磨成了平面。”
回顾她近年的角色轨迹,《三十而已》的顾佳、《心居》的顾清俞、《小日子》的顾茉莉……
无一例外都是光鲜亮丽的都市精英,内心压抑却强撑体面。
而这次的沈明珠,不过是将职场战场转移到家庭场域,核心仍是“隐忍—爆发”模式的老调重弹。
虽有调侃称“童瑶第八次出演顾佳”,略显夸张,却精准击中了问题本质。

当她在镜头前第八次摆出“委屈却不言语”的神情时,观众早已审美疲劳:“童瑶难道只会演自己?”
真正的好演员应当如水一般,随容器而形变。
但童瑶的表现却像凝固的水泥,无论情境多么激烈,她的反应总是迟缓半拍,情感始终隔着一层玻璃。
作为女主角,她承担了超过七成的戏份,这种敷衍式的演出直接拖垮了整部剧的艺术质感。
观众看剧是为了投入与共情,而童瑶用同一套模板应对所有情境,既辜负了双视后的荣誉光环,也浪费了如此精良的制作团队。
演员的成长在于突破自我,而非依赖过往荣光。若童瑶继续十年如一日地复制自己,终将被时代淘汰。
二、配角也翻车
如果说童瑶属于“稳定输出的平庸”,那么其他几位配角的表现则堪称灾难性加剧。
第一位,许娣
身为国家一级演员的许娣,曾因《我的前半生》中薛珍珠一角深入人心。
但在《四喜》中饰演的生母喻静香,只剩下了喧闹与浮夸。
母女相认本应是百感交集的时刻:夹杂愧疚、期盼与小心翼翼的情感交织。
可许娣直接开启高音模式,捶胸顿足、五官扭曲,夸张的语调和动作几乎让人误以为在观看滑稽剧。
一场本该催泪的重逢戏,她跺脚拍腿的力度大到连摄像机都晃动不已,弹幕瞬间炸锅:“这不是认女儿,这是抢年终大奖吧?”
许娣的问题在于过度依赖既定表演套路,缺乏对角色深层心理的挖掘。
喻静香是一个复杂的人物:既有抛弃孩子的悔恨,也有多年寻女未果的焦虑,更有面对女儿冷漠时的无助。
但在她的诠释下,只剩下外放的情绪宣泄,看不到内心的挣扎与矛盾。
更令人遗憾的是,近年来她接演的角色几乎全是此类“嗓门大的长辈”。
无论是《小夫妻》还是《我的后半生》,观众甚至能提前预判她下一秒是否会拍大腿。
在此不禁感慨一句:老戏骨的“戏”,不该沦为流水线上的重复作业。
第二位,黄明昊
作为偶像歌手转型演员的代表,黄明昊在《四喜》中饰演的沈明辉堪称演技黑洞。
角色设定为叛逆少年,却被他演绎成“面部抽搐的失控孩童”。
愤怒时只会提高音量嘶吼,悲伤时仅靠撇嘴瞪眼表达,台词处理如同小学生朗读课文。
一场家庭争吵戏中,他脖颈青筋暴起,观众却尴尬得脚趾抠地:“兄弟,演戏不是比谁喊得响啊!”
流量艺人跨界并非原罪,关键是要拿出基本的专业态度。
黄明昊的表演更像是把影视剧当成真人秀现场,以为只要表情足够浮夸就能留下印象点。
![]()
三、剧情:狗血洒满屏,逻辑碎一地
如果说演员表现尚属“软肋”,那《四喜》的剧本则是彻头彻尾的“硬伤”。编剧为了制造冲突,几乎把所有狗血桥段打包堆砌。
![]()
女主沈明珠的命运堪称“悲剧收割机”:刚结婚怀孕,丈夫为救人溺亡;葬礼当天亲生父母突然现身;婆家为争夺胎儿立即变脸,还甩出巨额债务……
这些极端事件密集砸向一人,让观众忍不住怀疑编剧是否在玩“苦情连连看”游戏。
![]()
最匪夷所思的是丈夫的死亡方式:身为游泳健将,竟因救落水儿童溺毙?且送医医院恰好是女主定期产检的同一家?
网友调侃:“这设定,琼瑶阿姨看了都要摇头说太离谱。”
![]()
婆家此前嫌弃女主出身寒微,儿子一死立刻跪求她生下孙子,甚至主动提出房产过户;
亲生母亲二十多年毫无音讯,一见面就开始控诉全世界,上演苦情大戏……
![]()
人物行为毫无逻辑,仿佛编剧随时可以按下“性格重置键”来推动剧情。
如此脱离常理的情节编排,难怪观众集体弃剧……
![]()
结语
《四喜》的溃败,绝非某一个人的责任。
但最令人心酸的,是观众对童瑶的信任崩塌。她本有能力成为真正的“品质担当”,却困于舒适圈内不断复刻过去。
归根结底,演员的底气源于对角色的敬畏之心,而非奖项头衔或资历光环。
倘若所谓的“演技派”只剩下一个“派”字,没有真正的“技”艺支撑,再强大的平台也无法力挽狂澜。
![]()
愿童瑶们能够警醒:观众的包容有限,下一次若再端出这般成品,恐怕连表面的“喜”意都将荡然无存。
